神经内科专科服务
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亚组介绍
共有成员11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10人。我院是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具备特色的一站式脑卒中绿色通道, 是第一批广州市卒中地图单位,建立了白云区西部联盟、越秀-南沙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120网络,承担省市级多项科研课题。作为广东省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单位,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广东省神经介入限制性技术培训基地,我们具备雄厚的神经介入治疗能力。神经介入手术逐年增长,近几年每年介入手术量六、七百余例,急诊介入一百余例,介入治疗比例45%以上。神经介入技术包括高难度手术如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颈内动脉慢性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介入治疗技术成熟,培养了大量进修医生,辐射全省。
神经免疫与重症亚组介绍
本专业组擅长自身免疫性脑炎、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的诊治,目前共有成员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人, 均为中高级以上职称。其中专业组组长汪鸿浩教授为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刘勇研究员为国家海外优青。目前本专业组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有影响力的SCl论文44余篇,其中IF大于5分17篇。本专业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学组副组长单位,参与制定国内7部指南。神经重症监护病区(NCU)于2014年10月开区,设置病床9张,除综合ICU常规设备外,还配备神经重症疾病特殊需求的床边脑电图监测仪、床边肌电图机、床边脑彩超及神经B超、颅压监测,BIS监测,动脉血压监测,费森尤斯血浆置换机,血浆蛋白A免疫吸附机等设备。通过与各亚专业组密切配合,协同诊治,为重症免疫性神经疾病、重症颅内感染、重型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危象并介入术后监护、癫痫持续状态、脑死亡评估及脑功能监护。
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亚组介绍
广东省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共5名成员,其中正高2人、副高1人、博士后1人、硕士1人,开设专病门诊15年,目前拥有庞大的患者群,年门诊量位居广州市各大医院第5名;近年开展新技术3项,亚专业特色包括运动障碍疾病的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前筛查、术中电生理检测及靶点评估、DBS术后远程及线下神经调控及管理、步态分析、步态训练、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心理及行为学分析、完整的帕金森病全程闭环式管理;拥有PD数据库及血液样本库;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一般引导项3项,广州市中医药局科技项目2项目,2018年联合影像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消化疾病中心开展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获伦理备案,发表SCI论文 12篇;参与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4项,2021年创建百家号“神经科李医生”公众号,发布共120篇科普图文及视频,获近5万阅读量。
癫痫亚组介绍
目前为广东省医学会癫痫学组组长单位,共有成员7人,其中医生4人,技师3人,成员有高级职称2人,博士学历人员2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2人,人才梯队合理。科研方面,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课题2项,科技部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项,省级科研奖励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临床方面,中心目前是CAAE二级癫痫中心,拥有高清长程视频脑电图仪7台,移动高清视频脑电图仪1台,同时具备脑功能监测功能。能为癫痫病友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病因筛查、规范化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药物浓度分析、癫痫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生酮饮食、VNS、rTMS)、心理评估、癫痫共患病评估、多学科诊疗MDT、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抢救等医疗服务。
头痛与神经痛亚组介绍
目前有成员3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1人。专业组成员王小娟主任医师是《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制定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及神经疼痛学组”副组长,主持头痛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偏头痛药物临床试验,发表多篇头痛相关专业论文,设有头痛和神经痛专病门诊(每周五上午),旨在为头痛、神经痛患者提供规范化诊治。
睡眠障碍亚组介绍
睡眠障碍专业组现有医生3人,高级、副高级、中级职称各1人,依托神经内科睡眠监测室,开展以睡眠行为异常为主的多种睡眠障碍相关疾病诊治。
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亚组介绍
神经肌肉病亚专业组目前共有成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主治1人,技师2人。科室设有神经肌肉病专科门诊及专科病房。传统的电生理检查严谨准确,将肌电图与临床密切结合,使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疑难病例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辐射面广。开展在肌肉磁共振下选点、并在B超引导下行肌肉活检,提高了肌肉活检的成功率。特色检查技术还有:单纤维肌电图、震颤分析、皮肤交感反射、周围神经B超等等。开展免疫性神经肌肉病的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疗法,大大提高了重症神经肌肉病的救治率;开展重症肌无力的规范化评估及全程管理,实现精准化治疗。团队成员发表十余篇国内外专业论文,并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
认知障碍亚组介绍
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痴呆学组副组长单位。共有成员8人,博士2人,高级职称5人。开设记忆门诊近20年,记忆门诊年门诊量超4000人次。认知障碍规范化管理已形成了医院-高校-社工-养老机构共同参与的社区-门诊-住院-居家(社区)的特色闭环模式。科研依托广州市-伯明翰大学脑与认知中心,研发中国-伯明翰认知功能评估量表(BCoS),填补国内卒中后认知障碍评估工具空白并写入国内共识(2020),获著作权2项、专利1项。获广州市科信局对外项目2项(2012-2016,经费400万),卒中后认知障碍综合诊治技术的临床转化获广州市高新技术项目资助(2019,经费150万)。近3年参与国际多中心抗痴呆药物临床研究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