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即使在战争中也不会杀俘虏的军医。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医生时而被称为白衣天使,时而又被称为白衣狼?或许是改革开放把医院推进市场化的浪潮中,而这种市场化又是不完全的市场化,还是有很强的计划指导的色彩,把医生禁锢在执业的医院里,流动较难,又通过物价审批等行政手段,限制了医生的劳务收入,从而导致种种乱象。但转念一想,外部的环境就真的是导致当今医务人员社会评价较低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吗?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认同唯物辩证法的这个观点是真理的话,那么就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外部的环境,还是要从医务人员自身挖掘一下内因。
中国文化把莲花视作纯洁、高贵的象征,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几乎家喻户晓。莲花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发现,这是因为莲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这些结构使得莲叶具有很强的自清洁功能。当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雨水、灰尘降落在叶面上后,只能与叶面上的凸顶形成几个点的接触,雨点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从而达到自洁。莲在淤泥的环境中尚且不染自洁,何况现今的社会环境实在不至于污泥那样肮脏,还是正气大大胜过邪气的。那么,我们医务人员是不是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社会评价下降的原因呢?
作为我们南沙中心医院这个小集体,如何从内因着手,创建廉洁诚信医院,提高社会美誉度。个人以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加强良好医德的培育,有利于我们医院医务人员从内心树立起抵抗腐蚀的长城,洁身自好,以病人利益为先。医务人员以致全体工作人员都廉洁自律,一切以病人利益为中心,那么获得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具体实施途径,个人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把提高我们医院社会美誉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工作目标,建立考评体系。先摸查目前的美誉度,作为基数,然后定下一年内达到多少,三年内达到多少,有个量化的计划。可以考虑聘请第三方测评机构。
其次,对我院医务人员的财富观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金钱的态度,问卷要作精心设计,必要时请专业机构提供。很多医务人员常常抱怨在中国做医生收入低,跟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医生收入相比更是少得可怜,因此有少数人产生了寻求补偿的心理,收受药品回扣、病人红包等等。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我院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想法。
复次,定期举行廉洁讲座,组织参观廉政基地,做到警钟常鸣。人常常是在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拥有的已经是多么富足。定期举行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座谈会或学习优秀医学前辈交流会,实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可以支部为单位或以科室为单位。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收受回扣、红包事件频发,很大一个原因是新医生看到老医生在收,看到很多同行们都有收,有样学样。而经常学习优秀医学前辈的事迹,可以让大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和前辈们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从而生起向前辈靠拢的决心。
再次,在院内培育和树立良好医德典范。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因为大家的成长背景相近,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在职工队伍中形成互相比好的氛围。
最后,宣传部门在院内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加大对良好医德人物、事迹的宣传。利用医院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医院门户网站等宣传好人好事。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区域多悬挂格言警句、医学前辈肖像等等。在工作人员主要出入口设置衣冠镜,只要经过都审视一下自身的形象。古人云:“居移气,养移体”,工作人员的工作休息场所都是美好、廉洁、高尚的东西,自身形象端正,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文化总是润物细无声,相信持之以恒,我们医院必能以德名于天下。
(作者:办公室 林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