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李旺林教授主刀,成功完成市一医院首例“杂交式腹腔镜下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填补了市一医院在杂交腹腔镜下疝手术方面的空白,推动了市一医院腹腔镜疝手术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1],开放式疝修补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替代,而腹腔镜手术也有其无法回避的局限,如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10 cm),腹腔镜手术仍有其不足之处,如无法去除多余的疝囊,造成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较差,易形成浆液肿,增加感染机会,气腹状态下关闭和缩小疝环困难,同时对于重度粘连,极易分破肠管,遗漏不可察觉的肠穿孔,往往导致手术前功尽弃。开放式与腹腔镜相结合的新型杂交技术为巨大腹壁切口疝(>10 cm)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2]
腹壁切口疝的杂交修补技术,操作原则上接近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但对于腹腔内严重粘连,完全腔镜操作无法分离粘连或极易损伤肠管,或存在疝内容为嵌顿,以及巨大的腹壁
缺损,腹壁外形需要重塑的患者,杂交技术会更有优势。[3]
病情简介:患者F,中年女性,一般情况良好,2017年2月曾因“降结肠癌”在外院行“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同年6月开始出现左下腹切口疝,遂到我院诊治。
具体手术情况: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手术分三步进行:(1)腹腔镜部分:在脐下横切口进气腹针,压力12~14mmHg, 2支Troca远离原切口呈弧形放置于疝环缺损的一侧,尽量置于对侧的正常腹壁,Troca间隔5~10 cm,避免互相碰撞,分离腹腔内粘连,疝环周边需游离至少5cm范围。仔细检查腹壁,防止存在隐匿疝。尽量贴近腹壁操作避免损伤肠管,保留Troca转开放手术。(2)开放部分:在疝囊顶部按原切口长轴做梭形切口,去除多余的疝囊组织,继续分离残余的粘连,尤其检查腹腔镜下分离的肠管有无破损并及时修补,选择普通补片,修剪成合适的形状,原则上需覆盖缺损并延伸至疝环外5cm,四边中线处予粗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缝合切口,切口上方、下方各放置负压引流管。(3)再次腹腔镜确认部位充分覆盖疝环。
术后经过5天住院时间,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伤口愈合良好,左下腹切口疝无再突出
病人顺利地康复出院是每一位医生最大的心愿,病人的信任及认可是对医务人员工作最大的肯定。以下是患者F及家属致李旺林教授及其团队的感谢信!

参考文献:
[1] SALVILLA, THUSU S, PANESAR S S. Analysing the benefits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compared to open repair: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J]. J Minim Access Surg,2012,8(4):111⁃117
[2] 李盛海,戎祯祥. 腔镜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 [J]. 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10):1665⁃1667.
[3] JI Y, ZHAN X, WANG Y, et al. Com⁃bined laparoscopic and open technique for the repair of large complicated inci⁃sional hernias [J]. Surg Endosc,2013,27 (5): 1778⁃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