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务人员42人。医生11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治疗师20人,副高职称2人,硕士3人,5人硕士在读。护士11人。
康复医学科现为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博士、硕士培养点,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点,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分会副主委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康复分会常委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分会常委单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康复分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委单位,广州物理治疗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吞咽专科治疗师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吞咽专科护士临床实习基地等。
服务范围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整体康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病的整体康复和骨科术后康复;心肺、孕产康复的指导与训练等等。
配套设备
现拥有最新高起点组建的吞咽运动功能重建实验室,高分辨率咽部测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立体定位导航、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镜像神经元系统、六六脑
认知言语训练系统等,并有SET悬吊训练系统、HDMS深层肌肉刺激系统、体外冲击波、随心手愈手功能训练系统、上肢机器人等新型康复治疗设备及技术。
特色项目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Bobath)、吞咽造影及数字化分析、导管球囊扩张治疗吞咽障碍、运动控制、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经颅磁刺激治疗、镜像神经元训练、经颅直流电刺激、传统针灸中医康复、肌内效贴扎、低温热塑支具、虚拟场景训练、龙氏手法等。卒中后吞咽障碍方向的临床与科研紧跟国际前沿,居国内前列。
一、 物理治疗部
(一)我们能为您做什么呢?
1、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功能康复。
2、骨科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3、出院后的功能锻炼。
(二)先进的治疗技术
图1下肢智能运动系统
可以增强身体灵活性、增强肌肉残存力量、缓解痉挛,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对下肢进行对称性训练,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图2 磁振热治疗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肿、镇痛;软化瘢痕,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图3 冰敷治疗
针对骨科术后具有良好的消肿、镇痛作用。
图4 超短波治疗
具有消炎、消肿、镇痛作用,可加速神经再生,调节内分泌系统。
图5 肌电生物反馈
通过反馈仪将肌电信号叠加输出,转换成患者能直接感受的反馈信息,患者根据反馈信息(如颜色、数字等)对骨骼肌进行放松训练或对瘫痪肌群进行运动功能训练。
(三)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图6-1
图6-2
图6 Thera-Band肌力训练
利用Thera-Band进行抗阻肌力训练。
图7 肌四头肌训练
利用肌四头肌训练板训练下肢向心、离心收缩肌力。
图8 核心稳定训练
指导患者利用Bobath球训练三点跪位,训练患者核心稳定。
图9 平衡训练
利用平衡板、平衡垫上训练及窄道上步行训练。适用于平衡能力差的患者。
图10 减重步行训练
运用电动升降及吊带控制,减轻患者下肢负重,让患者在安全环境下尽早进行平衡、站立、步行等运动训练。
图11 自我牵伸训练
利用患者自身体重进行自我牵伸,适用于跟腱挛缩、小腿三头肌张力高、足内翻畸形的患者。
图12 SET训练
激活患者肩部肌肉,提高肩胛带稳定性,改善肩痛。悬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患者。
图13 上下楼梯训练
增强膝关节控制能力,纠正膝过伸,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升患者单腿支撑能力及迈步能力。
图14 步态训练
利用足踝刺激仪改善患者步行时踝背伸不足,提高步行能力。
图15 KT贴扎
KT“爪”形贴扎消除水肿
图16 PNF技术治疗上肢
治疗师运用现代国外康复治疗理念、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图17 头颈部姿势控制
运用运动控制理念治疗慢性肩颈疼痛。
图18 颞颌关节松动技术
运用颞颌关节松动术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功能紊乱等症状。
图19 关节松动术
运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改善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二、作业治疗部
(一)我们能为您做什么呢?
1、脑卒中、脑外伤等肢体功能障碍的再训练。
2、骨科及烧伤等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3、矫形支具的制作及居家功能锻炼。
(二)先进的治疗技术
图20手摇车
可调节阻力、转速,改善患者上肢肌力。
图21前臂旋转器
可调节阻力,改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功能。
图22上肢肌电生物反馈
通过人机交互、视觉反馈,改善患者腕背伸等运动功能。
(三)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图23滚桶练习
通过滚桶练习,诱导患者肩前屈运动,抑制异常上肢模式。
图24插板练习
提高患者手眼协调能力、增强手指肌力,改善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等活动度。
图25-1
图25-2
图25插板练习
提高患者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手指肌力、精细动作。
图26手指捏力训练
通过患者主动训练,改善患者手指捏力不足,提高手指协调能力。
图27弹力网训练
训练患者抓握肌力、伸指肌力和手指协调能力。
图28手功能训练网架
通过各种趣味练习、小组练习、挑战不同难度,训练患者手眼协调和双手协调能力及手指肌力、精细动作。
图29套圈练习
趣味练习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性,锻炼上肢功能及手眼协调性。
图30手功能练习架训练
锻炼上肢前屈、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及手指功能和双手协调训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图31盛玻璃珠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图32-1
图32-2
图32手功作业练习及成果展示
趣味练习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性,锻炼手指功能及手眼协调和双手协调能力,为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及工作岗位做前期准备。
图33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通过不同的情景模拟,以目标导向性训练,强化上肢粗大运动控制能力,调动患者积极性
图34 上肢支具制作
通过制作合适的辅助器具,抑制异常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功能。
三、吞咽障碍及语言治疗部
(一)我们能为您做什么呢?
1、筛查、甄别可疑吞咽障碍患者。
2、给予日常进食指导和建议。
3、语言评估与治疗。
(二)先进的治疗技术
图35失语症治疗(PACA)
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系统(PACA)运用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知识,结合汉语语言的特点,来评价与治疗失语症,是国内最新的治疗手段。
图36失语症治疗(WAB)
WAB评测与治疗系统,WAB失语症评测与训练系统是运用西方失语症评估系统的原理,对失语症的类型与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提供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种训练辅助方法在国际上使用广泛。
图37 认知语言训练
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使用六六脑认知语言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此系统对认知语言的分类细化、鲜明,对各种原因的认知语言障碍均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效果良好;且内容与图片丰富、美观、易懂,能大大的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
图38感应电治疗
治疗口腔肌肉力量下降,感觉减退,提高吞咽功能。
图39吞咽电刺激治疗
治疗吞咽相关的肌肉与感觉,提高吞咽功能。
图40吞咽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人机交互、视觉反馈,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感觉与功能,提高吞咽功能。
(三)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图41语言认知训练
治疗师使用仿真物品引导患者进行语言认知训练。
图42唇部感觉训练
使用振动器训练,加强唇部的力量与感觉。
图43发音训练
使用发音笛子,引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
图44口腔咽腔感觉训练
使用气脉冲仪器,对患者口腔与咽腔进行感觉训练,触发吞咽启动,提高吞咽功能。
图45呼吸训练
使用三球仪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提高呼吸功能。
图46-1
图46-2
图46球囊扩张治疗
主要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或吞咽动作不协调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吞咽功能。
四、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一)我们能为您做什么呢?
1、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治疗。
2、针对病情配制药方贴敷、熏蒸治疗。
3、提供中医膳食营养,养生之道。
图47-1艾盒灸
图47-2艾条灸
图47—3隔物灸
灸法能健身、防病、治病,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已开展项目有艾条灸、艾盒灸、隔物灸。
图48头针治疗
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图49温针灸
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对风湿疾患及偏寒性类疾病疗效显著。
图50电针治疗
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图51腹针疗法
主要治疗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头痛、肩凝症、增生性关节炎、颈腰椎病等。
图52耳穴压豆
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图53拔罐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图54局部熏蒸治疗
热药蒸汽治疗为化学、物理因子综合疗法。主要适应症:颈肩腰腿痛、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功能障碍、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失眠症、抑郁症、伤风感冒、哮喘、虫咬皮炎、慢性软组织损伤、脉管炎、减肥健美、痛经、妇科带下症等。
图55穴位贴敷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对于便秘、肢体拘紧、头痛、眩晕、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泄泻、呕吐、关节肿痛等皆有疗效。
五、康复门诊
(一)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1、慢性颈肩腰腿痛的理疗。
2、手法治疗,指导居家的功能锻炼。
(二)先进的治疗技术
图56-1 颈椎牵引
图56-2 腰椎牵引
引进日本最新的牵引治疗仪器,可持续或间歇牵引,可缓解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关节功能障碍等。
图57干扰电治疗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肿、镇痛作用,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调整内脏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图58 超声导入疗法
软化瘢痕,改善组织延展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软化瘢痕,改善组织延展性。
图59 超激光治疗
消炎、镇痛,促进酶的活性,调节神经及免疫功能。
图60空气波压力治疗
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及改善肢体水肿。
图61中频电治疗
镇痛、消肿、消炎、脱敏、缓解肌肉痉挛、加强组织张力,促进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和调节功能等治疗作用。
图62 肩关节回旋器治疗
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适用于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
(三)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图63头面部手法治疗
运用中医按摩手法,舒筋活络,治疗面瘫,口角歪斜。
图64颈椎手法治疗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改善患者头晕、手麻、活动受限等症状。
图65-1
图65-2
图65龙氏腰椎复位手法
纠正异常的关节错位,改善患者下腰痛、伸展受限。
六、先进的治疗技术和人才储备
为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区域一流的科室。我科每年选派一名优秀医务人员赴美留学,同时也积极提升及完善各治疗室治疗功能,为此我科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治疗仪器及治疗技术。
图66深层肌肉刺激治疗—雷神之锤
放松深层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的作用。
图67-1
图67-2
图67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
由科主任亲自领衔的团队在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降低患者上下肢高张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及手功能。
图68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
经颅直流电治疗是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改善脑部功能,改善肢体、认知、语言的功能。它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
图69镜像神经元治疗
利用镜像神经元细胞的工作特质来进行,镜像神经元是脑中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的神经元,它能使我们通过观看他人的动作,就能执行相似的动作,从而激发受损的功能得以重建,我科为华南地区率先开展镜像神经元治疗技术的机构。
图70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能够有效调节特定区域大脑皮层兴奋性,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如脑卒中、抑郁症等的研究和治疗。
图71神经定位导航系统
在患者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准确定位脑区,实现精准治疗。
图72肌电诱发电位诊断系统
用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对病损精确定位。对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评价、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价等进行客观的诊断确定。
图73高分辨率咽腔测压
主要用于咽、食管压力测定,在吞咽评估中,测压技术常用于评估咽和食管腔运动、压力和协调性与量化静态和动态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其功能状态,口咽部测压检查是目前能定量分析咽和食管力量的检查手段之一。
图74 冲击波治疗
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如肌腱末端疾病、肌肉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炎,其次为骨坏死。肌腱末端疾病主要有网球肘、腱鞘炎、肩周炎、钙化性岗上肌腱炎、膝关节周围肌腱病、髌腱炎、跟腱炎、跖筋膜炎等。肌肉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炎病变部位在上肢前臂、上臂、颈肩部、腰背部、臀部、盆底、大腿、小腿、足底等部位均可。骨坏死主要为股骨头坏死和距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