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沙中心医院已经快三年了,感悟颇多,我以前是临床专业出身,相对而言影像的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在来院之前我也在其他医院做过影像诊断方面的工作,以前我一直觉得影像科就只是负责普通放射、CT和MRI的工作,但这种想法在我来到南沙的当天就即刻改变了,主任告诉我:现在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大影像”,就是放射与功能科一起系统的结合起来,把各种检查方法进行整合、对比,对结论进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提高整个影像科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服务于临床科室。影像学是一项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影像可以说涉及临床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有人也说影像医生就像一个不开处方的全科医生。
刚来还不到一个礼拜我就被主任派往B超室,跟着总院来的超声医生学习超声知识。说实话,当初心理是有点抗拒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超声方面的内容,怕自己学的不好。开始我就坐在老师旁边看她做病人,看着屏幕上的声像图都不知道哪边是左右。病人又多,我又不能每个都问老师,没有办法,就是记报告单,异常的报告自己注意积累分类总结牢记,再去翻教科书。
就这样,两个礼拜之后我就战战兢兢地自己开始做病人了;先从体检开始练手,慢慢做,练习打好每一个切面,了解每一个解剖结构,熟悉每一所见到的病灶,这个过程很重要,熟练地掌握这个你就能了解你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超声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你看别人做跟自己动手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屏幕上信息量那么大,别人关注的重点和你关注的不见得是同一个地方,所以自己多动手做比什么都重要。
刚开始做B超的时候探头拿不好,做出的声像图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声象图的不熟悉不敏感,另一方面就是探头不知道该么放,放什么部位合适。让我体会很深的是做胰腺的检查,我总是打不出胰腺体尾部,很是沮丧,但是同事很热心的教导我检查手法,并配合病人的呼吸,反复多次练习之后,我也做出漂亮的胰腺声像图出来了。对于其他的检查部位也是如此,有什么问题就向同事请教,久而久之,我的手法也愈发熟练。
2012年5月份我科开始聘请中山二院杨莉教授教导我科医生学习心脏超声,在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现在我们科的心彩超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此时的我已经可以独立做心彩超检查了,这是我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事情。2012年国庆节之后医院妇科晚上开始值急诊班,所以我们科要配合妇科开始值妇科B超班,这意味着阴道超声是必须要掌握的,但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没有办法,为了配合医院的发展,只有硬着头皮上了。还好两年的时间里我的超声知识得到了很大的积累,当时就跟着同事龚艳媚医师整整学了一个礼拜的阴道超声,第二个礼拜开始我就单独值班了。
在学超声知识之余我也要同时兼顾放射这边诊断报告的书写。因为刚来那会儿我们科人手十分紧张,每个同事都像陀螺一样,各个岗位都要兼顾,所以我只有完成超声这边的检查任务之后马上跑过放射科完成当天剩下的工作,经常晚上要加班,但是我觉得无所谓,因为主任让我来南沙已经是给我很大机会了,我得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的回报赋予我机会的人。那时的我简直像个发动机一样,除了宿舍就是科室了。刚开始写诊断报告时错误较多,老是被主任当场责骂, 弄得我胆战心惊的,一度不敢坐在主任旁边,好在自己内心够强大,把这一切的责骂化作无限的动力,努力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认真的总结犯过的错误,所以现在我的放射诊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主任的责骂已基本消失了。我现在也经常会想:谢谢当初所犯的错,谢谢主任的责骂,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由于总院心电图室人手不足,从2012年元旦开始总院心电图室就不派遣医师过南沙支援了;所以我们得自己操作并诊断心电图结果,这又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那是体检任务又重,没有什么时间学习心电图,但是以前那么多困难我们都走过来了,没有理由这个困难客服不了。所以我们几个同事经常下班后聚在一起讨论心电图结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总院的老师电话请教,那段时间是我们打电话给总院最多的时候。经过大家的辛苦努力,现在基本上我们科的每个同事都可以单独发报告了,就连我们科技术组的同事都可以很熟练的操作心电图机。
付出总会得到回报,连续两年的科室先进个人,每年年底科室颁发的一堆奖励,里面的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我来说,这种收获的喜悦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我们主任常说:“把医院当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医院的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精力。”我最佩服她一点就是,她既然说出来了就一定会做到,自己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全部奉献给了医院,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着,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有这样一个完美的榜样树立在我们前面,请问: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
(作者:影像科 匡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