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流感则是一种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全球暴发和流行的特点,尤其在冬季更为常见。流感的症状相对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多数在39度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头痛、浑身肌肉酸痛等,而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则相对较少。此外,流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赵祝香主任医师强调,一旦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应立即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迅速开具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在传播途径上,流感和普通感冒有重合之处,如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病毒。然而,流感还可以通过接触被流感病毒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进行传播。因此,公众在预防感冒和流感时,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赵祝香主任医师建议,公众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此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自我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赵祝香主任医师提醒,患者应确保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适量补充水分和营养也是加速康复的关键。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赵祝香主任医师表示,他们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应更加关注身体状况。这类人群在感染后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劳累,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接种流感疫苗对这类人群预防流感有一定帮助。
针对公众在感冒防治上的一些常见误区,赵祝香主任医师也进行了详细解答。她指出,感冒初期很少合并细菌感染,因此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仅凭脓性分泌物不能区分感冒与鼻窦感染,最好是由医生进行判断,必要时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来综合考虑。
此外,研究显示,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并不能提供100%的保护,防止流感感染。原因在于,当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并获得免疫力后,病毒会感受到这种免疫压力,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变异。因此,公众在接种流感疫苗后,仍然需要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遵循咳嗽礼仪等,来全面守护健康。
通讯员:魏星 吴丽婷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