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70岁的患者李叔摘除了一个巨大的腹膜后肿瘤。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医院在处理疑难复杂病例方面的高超技术,也展示了多学科协作(MDT)和3D打印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强大优势。

李叔因持续下腹胀痛10天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和B超,医生发现其左侧腹部存在一个大小约15×16厘米的质韧包块,初步判断为腹部肿瘤。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显示,这个肿瘤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已经侵犯了多个重要脏器和血管,手术难度极大,风险也相当高。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广州消化疾病中心首席专家曹杰教授团队决定采用3D重建技术,精确且直观地再现李叔腹膜后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血管和脏器的毗邻关系。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医生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直观的手术视野,有助于制定更为精确的手术方案。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曹杰教授主导了术前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来自医务部、结直肠肛门外科、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影像科、消化内科、肿瘤科、麻醉科、中心ICU及输血科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多次联合会诊,共同制订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术后监护措施。

手术当天,四个科室的精锐专家团队共同协作,历经7小时40分钟的紧张而精细的操作,成功将肿瘤组织完整分离,并成功实施了包括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术、肠系膜上静脉肿物切除术、十二指肠肿物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病灶清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以及左肾切除术在内的一系列复杂且高难度的操作。经病理诊断,该肿物确认为去分化的脂肪肉瘤(恶性肿瘤)。
术后,李叔在多个专业团队的紧密合作与精心治疗下,恢复情况良好,一周后顺利出院。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解除了李叔的病痛风险,也标志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处理疑难复杂病例方面的高超技术。
曹杰教授提醒广大市民,腹膜后肿瘤因其发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体征,直至肿瘤体积增大、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时,才可能显现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因此,重视体检、定期体检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腹部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采写:朱斌
通讯员:魏星 吴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