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主站
首页医院概况医疗服务科室导航专科专家医疗技术新闻中心人事招聘教学科研
官网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沙分院 > 健康教育 > 正文

围绝经期相关问题及处理

2009-05-24 22:38 编辑:卢丽娜 阅读次数:

随着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的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延长。40年代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是45岁,今天,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是75岁。女性40岁以后进入围绝经期,50岁以后进入绝经期,可见,女性一生中有1/2的人生是在围绝经期后这一阶段度过。而围绝经期是女性身心变化大的多事阶段,易直接影响健康及导致老年性疾病。据统计200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约2.8亿。怎样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入手,达到预防老年期疾病,提高老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的目标,是妇科大夫绝不能忽视的大事,我们也希望其他专科医生重视、了解这方面的问题。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其表现就是卵巢功能衰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多数国家调查表明,妇女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卵巢功能衰退开始于3951岁(平均46岁)。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FSH敏感性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其内分泌变化为:抑制素下降,FSH升高,LH在正常范围。雌激素水平在围绝经期早期可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而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黄体分泌孕酮减少。至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卵巢功能完全衰减,卵巢不再有卵泡生长发育,此时FSH增高1020倍,LH约增加3倍;雌激素显著降低,卵巢停止分泌孕酮。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些症状始于卵巢功能衰退开始时,持续至绝经后,可干扰妇女正常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可以将围绝经期的症状分为三类:

1、近期相关疾病:主要为1)月经改变;2)由于雌激素下降引起的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出汗、血压波动等及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情绪烦躁、焦虑、抑郁等。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2 、中期相关疾病:主要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阴道粘膜萎缩性变化,出现阴道干燥、阴道缩小狭窄、性生活困难等症状及反复阴道感染;由于尿道合膀胱粘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可反复发生尿路感染。

3 、远期相关疾病:主要有1)骨质疏松:雌激素是女性一生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绝经后骨矿含量将以每年3%~5%的速率丢失,绝经头5年骨丢失最会,并将持续1015年。2)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及并发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并成为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3)老年性痴呆。

对围绝经期妇女身心状况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出现不仅和以上所述的生物学因素有关,还和个体的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有关。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良的情绪体验加重生理上的不适,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城市和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多项生物学指标如各种性激素水平、骨矿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而围绝经期症状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研究表明,性格内向、文化程度较高、有躯体疾患的妇女产生的症状较典型;从事脑力劳动的妇女出现的症状比体力劳动者重。而性格开朗、对事态发展较乐观、身体状况良好者较少发生或发生时症状亦较轻。

WHO制定了一个自我检测衡量健康的新概念,其检测内容分三部分:第一、“五好”,即吃饭、走路、两便、睡眠、说话5个方面;第二、“三良”,即个人性格及情绪、处事能力、人际关系3个方面;第三、定期妇检,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妇女从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就应该重视围绝经期保健,积极预防和处理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必须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性措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心理治疗。积极获取有关绝经方面知识,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临床表现对某些症状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可适当补充安定、谷维素、维生素E、乙诺奇等。

2、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潮热的方法有穿着舒适,宽松,容易脱换;避免日常生活中可能诱发潮热的因素,避免喝热饮料,吃刺激性食物等;保持凉快的室内环境。

3、合理膳食。重视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纯素食及大量摄入动物蛋白均不利于健康。因为纯素食者,肠内烟酸及草酸含量高,抑制钙吸收;而大量动物蛋白饮食则会增加钙从尿中丢失。此外,咖啡因也增加尿钙丢失。

4、运动疗法。运动能促进骨量增长并维持骨量,缺少锻炼是骨质疏松的明确病因。

5、药物治疗。

1HRT即激素补充治疗。多数学者推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采用激素补充治疗,理由是合理用药方案及定期监护可将雌激素的潜在有害因素完全消除或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激素补充治疗对妇女生活质量得有益作用远远超过其潜在的有害作用。药物制剂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有子宫者,用雌激素同时必须配伍孕激素。

用药方案包括口服用药是多数绝经后妇女激素补充治疗首选给药途径。常用标准HRT口服法主要有:单用雌激素;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法;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法。

经阴道给药 多用于治疗下泌尿生殖道局部低雌激素症状。有全身治疗要求者,阴道给药并不是有效途径。经皮途径 包括雌二醇的贴膜、涂胶、皮下埋植剂。

2)对症治疗-阴道用润滑剂。适用于因阴道干燥引起的日常生活中的不适,阴道干燥引起的性生活困难,疼痛等(包括育龄期的女性)特别是对雌激素补充治疗有顾虑的女性。其优点为无副作用,疗效快,可接受性高,缺点是疗效维持时间短,需要反复用药。

激素补充治疗是为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不足影响健康问题而采用的临床医疗措施,这一治疗方法已在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及利弊研讨中逐渐进步、发展。然而,20027月美国妇女健康协会(WHI)的一份临床报告给激素补充治疗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妇女健康倡议研究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对象:5079岁绝经妇女(平均63岁);分组:1组,已做过子宫切除术的妇女随机给予E或安慰剂对照。2组,对有子宫妇女随机给予EP连续联合治疗或安慰剂对照。此试验原计划为8年,结果5.2年时发现EP连续联合组与安慰组相比:心脏病风险上升29%;卒中风险上升41%;浸润性乳腺癌上升26%;结肠癌下降37%;髋骨骨折下降34%。并由此得出结论:EP连续联合治疗:1不宜用于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预防;2应用HRT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时,应考虑其对乳腺和心血管的风险。这对于雌激素补充治疗来说无异于一个重磅炸弹。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全球最权威的相关医学机构国际绝经学会最近就激素补充治疗发表了最新观点:

一、WHI忽略了HRT的最明显益处: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治疗泌尿道萎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二、WHI研究中HRT的应用没有遵照处方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原则,HRT的对象:性激素低下相关疾病妇女而不是所有老年妇女,更不是健康妇女。

三、WHI研究不代表常用HRT的人群,年龄偏大,6069岁妇女占45.5%,年龄越大,心血管病、乳腺癌风险越大。

四、WHI的结论不应随意扩大:不同种族、不同人群患各种疾病危险可有较大差异。

五、受临床试验的限制:HRT研究未能做到个性化给药,要量体裁衣;和某些风险相比,WHI研究中所阐明的HRT对各种条件的绝对风险是很低的,如:吸烟导致肺癌、饮酒导致肝癌是WHI风险的几倍。

风波过后,经过冷静的思考,国际上各学术团体对HRT的共同意见为:1HRT能有效地缓解绝经症状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2、应用 < 4年相对安全,风险小;3、应用 > 4年风险增加,应每年评估;4HRT不用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要科学应用HRT,需耐心解释,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提高HRT的规范化使用,做好监测管理工作;开展HRT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使HRT科学、有效、安全、方便。

在我国,占总人口约11%的4059岁的妇女中,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经相关症状或疾病,而积极就医者比较少,其实她们需要应用HRT。分析原因如图。 为了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HRT,使我国妇女从HRT中获得最大利益、承受最小程度地风险,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及从事女性内分泌和围绝经期保健方面研究地资深专家,对应用HRT地利弊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充分讨论,并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及针对绝经相关问题,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应用HRT,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

1HRT是针对与绝经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

2、绝经及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是应用HRT的首要适应症。

3、应用HRT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办法。

4HRT不应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5、对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在应用雌激素时,应同时应用适量的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对于已经切除子宫的妇女,则不必加用孕激素。

6、应用HRT时,应在综合考虑治疗的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7、在出现绝经及相关症状后,即可应用HRT,根据激素异常的情况选择HRT方案。

8、当前的研究表明,应用HRT<4 年相对安全,风险较低;应用HRT>4年,相关风险可能增加。应用HRT应至少于每年进行一次个体化评估后,决定是否继续或长期应用;有绝经症状可采用短疗程,对骨质疏松问题需要长疗程,应根据评估情况决定疗程的长短。

9、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并存在其他疾病时,在排除禁忌症后,可于控制并发疾病的同时应用HRT

10、应用HRT时,应对妇女进行个体化的风险/受益评估,并告知在应用过程中应进行年度监控。

11、性激素补充疗法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不断完善、修订应用方案。

由此可见,围绝经期的妇女在有明显症状时,还是应重视与妇科医师的商榷,选择个体化药物治疗,以提高自身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热点新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后招聘公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在《JMC》联合发表研究成果,揭示利用AI应对多重耐药菌最新进展
点赞!“全国先进”表彰,他又上榜啦!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月31号上线“午+夜”门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2025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广州日报》检查等床两不误!市一医院推出“预住院”服务
喜讯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荣获广东省手术室护理职业技能展示活动一等奖!
服务再升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打造one-stop入院服务模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授牌“中国腹膜肿瘤诊治中心”,推动腹膜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考察团到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探湾区医疗合作新机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失眠绿色治疗联合门诊开诊啦!
招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5年(春季)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春节在岗|血透室里的坚守与温暖
提质增效创新作为不断提升麻醉服务能力,广州市麻醉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2024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件大事重磅发布!
护士小姐姐的暖心妙招,缓解就医小紧张
燃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5年迎春职工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精彩纷呈! ​
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能力再提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落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医院工会第十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