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的初春:带来了一场冰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广京铁路瘫痪了。近3亿流动人口要回家!火车站告急了:市一医院春运火车站流动医疗点,就屹立在广州火车站的钟楼下。
二位新毕业4年的男护士李进、岑军,在工作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走进了春运抗灾医疗队的行例。经历了持续10个多小时的夜班,没有热辣辣的夜餐,没有暖呼呼的被窝,一个班要处理200左右的病人。因为救护车越不过拥挤的人群,交接班要在密集的人群中移步、跨越栏杆,才能来到医疗点,经过这一路攀爬,虽然在那件风衣下面是汗湿的躯体;因为任务紧急,平时惯于室内工作的小伙,也来不及多穿一件衣服,虽然两手十个指头冻得麻麻痛痛。但面对着一个个因太疲倦,太寒冷,太饥饿而倒下的病人,他们也顾不上脱去汗湿的衣裳,用冻得发麻的双手,立即为送来的患者喂糖水,涂风油,送感冒药,消炎药......。虽然他们也饥寒交迫,虽然他们也困倦难忍,在经历了六天的寒冷,六天的忙碌之后,他们见证了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精神,见证了警察,志愿者,铁路工作人员,还有我们自己的同行在困难面前的尽职尽责,无所畏惧,让广州火车站又顺利渡过了一个个平静的夜晚。
转眼之间,春去夏至,一年一度的5.12护士节又到了。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庆祝会上,10位男护士歌声朗朗,余音仍在耳边回响,就传来了纹川地震的消息,是8级地震,无数的房屋倒塌,无数的同胞受难。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更是义不容辞了。在这关键时刻,他们继续着抗冰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例中,他们慷慨解囊,积极捐款,主动交纳特殊党费,积极配合医院组织筹备援灾医疗队。
从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男护士们就主动报名要到灾区一线,参加抗灾医疗队。24小时待班候命,待命期间他们个个把手机打开,都不敢睡熟,生怕睡熟了听不到电话的铃声,耽误了出发的时间。一个个不眠之夜,更使他们逼切盼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豪、李进两个川籍男护士被多次派往机场接收伤员,几天来一直在医院待班候命,有时一等就是10个多小时,一干就干到半夜2—3点,回家已是旭日初升。
当接到开设爱心病房,接收灾区伤员来院治疗的通知后,10位男护士被调派到爱心病区支援,他们为灾区伤员洗漱、喂食、擦身、治疗、心理辅导、指导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样样都不含糊,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病房传来伤员对他们的表扬声,走道飘来护士对他们的赞美语。想不到在关键时刻,他们是样样纯熟,样样过关,不愧是护理队伍里的姣姣者。
10岁的小甘铭是我院第一批收治的四个灾区伤员之一,他右股骨干骨折,经历过大地震的惊吓,神经变得异常脆弱,情绪非常不稳定。细心的男护士李进,在运送途中看到他舔了舔嘴唇,问他:“是不是渴了,喜欢喝什么饮料?”小甘铭告诉他,“喜欢喝营养快线”,回到医院,小李把小甘铭安顿好后,马上到小卖部买了一箱营养快线送给小甘铭,在小李的精心护理下,小甘铭慢慢恢复了,还和小李成了很好的朋友。自己早餐的牛奶,他留给李进哥哥喝,每天打的点滴,不是李进哥哥,他谁也不让打。
在第二批送过来的7位伤员里面,45床右腿截肢的老太太,总是捂着被子,躲在被窝里哭。是伤口疼吗?文先智和梁家成了解到,原来老太太的媳妇是因为救她而死的,现在家里就只有她和小孙子了,她右腿又截了肢,孙子还在念书,将来的日子怎么办。她没了主意。不管怎么劝说,还是哭个不停,也不愿下床活动。怎么办呢?真难坏了两个小伙子。哎!有办法了,23床双下肢和左手截肢,曾经是妇产科医生,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的黄莉,可以帮助这位老太太,但是,老太太不愿下床,黄莉现在又不能下床,怎么办?又是一道难题。但是,难题难不到聪明的小伙,先进的科技帮了他们的大忙。他们找来录像机,把黄莉热情的鼓励送到老太太的床边,这天晚上,老太太不哭了,还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天,就让家成用轮椅推着他到黄莉床边,感谢黄莉对他的鼓励,两人聊得可开心了,没到两天,还柱着捌杖上下楼梯,锻炼自己……。
这天,唐意林正在巡房,走到4床边,突然发现,平时胖乎乎挺可爱的八个月大的小宝宝怎么这么安静啊,摸一摸他的小额头,不好!好像发高烧了,拿来体温计一测,38度。真的是发热了,小唐急得,等不及请小儿科主任来会诊,马上征得病区医生同意,抱起小宝宝,就往儿科跑去,请来儿科主任诊治,并一直陪着他把静脉输液滴完,体温愎复正常才松了一口气。
16床有170CM高的12岁男孩陈浩,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就以敏捷的身手,第一时间冲到安全地带,但当他发现有一位低年级的小女孩拉在后面,已吓得跑不动时,他又第一时间折返回去,把小女孩救了出来,就在这一瞬间,塌下来的一堵墙压在了小陈浩的身上,只有小脑袋露在外面。当人们七手八脚把他从废墟里掏出来的时候,他全身多处骨折,人也已奄奄一息。经过当地抢救,送到我院治疗后,他就不爱说话,一个人闷闷的待在床上。不能让我们的小英雄如此郁闷。细心的岑军得知陈浩原来是 小学篮球队的主力中锋,他的偶像是NBA球星姚明,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和现在也同样饱受骨伤病痛折磨的姚明通话。为了让舍身救人的小英雄重拾信心,为了让惜日的篮球主将早日站起来,重新回到家乡的篮球场,岑军决定为陈浩购买姚明和科比的球衣。但是,球衣并不便宜,当张积慧主任和郭小云主任知道后,马上掏出钱让岑军去买球衣。但是,明星的球衣并不易买。为了买到这两件球衣,岑军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还忍痛把自己心爱的签有广东队全明星签名的纪念版篮球换了科比的球衣,买了姚明的11号球衣和篮球送给了陈浩。从此,笑容挂上了陈浩的小脸,信心回来了,坚强的意志回来了,大家都期望着陈浩未来的生活,会像姚明和科比的球衣一样,火红,金黄,多姿多彩。
12床和13床这一对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经过细心的治疗护理,已经基本痊愈,正戴着一次性的手术帽和口包在扮演医生呢。“怎么,你们想当医生吗?”“对,我们想当医生!”“那,想当医生就得先把书读好。来,现在开始上课。”黄苏平和崔建国毫不客气地当起了小老师。他们从英语、数学、语文,一课一课复习下来,语文讲诗,谁能背“春晓”的诗?机灵的小鑫迪朗声背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建国说:“我们以前学的怎么不一样呢?我们以前学的是这样的: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哈哈哈哈!” 苏平说:“时间差不多了,下课!做为奖励,打你们一下!”调皮的小峥奎马上反击:“不行,坏老师,怎么可以乱打人!”看着他们的顽皮样,多象两兄弟啊,喻教学于娱乐,想不到,我们的男护士还真有当教师的天份。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手术一个个的完成,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细心护理下,伤员们也一天天好起来了,他们都陆陆续续痊愈出院,要回四川老家休养疗伤,与失散的同学、同事、亲人团聚,回去重建他们的家园,过他们亲手开创的生活了,但此时此刻也未免有些依依不舍。
一直在接受他们护理的12、32、33床......要出院了,提前一天,他们就用大包、纸箱帮他们把行李收拾好,标识好。梁家成在给8床大叔剃胡子,细心的黄苏平给13床的小铮奎、33床的小开静洗了头,还为小开静梳了漂亮的辫子。看着他们把出院带的药和出院小结交给他们,还细细的叮嘱他们应该如何用药啦、出院后要注意什么啦.......,还给腿脚不方便的大叔配了拐杖, 给75岁的老伯送上轮椅,并教会他怎么使用的样子,还真有那么一点,像爱唠叨的老奶奶。
送别的一刻终于到了,“再见了,谢谢你们啊,有时间到我们四川来作客!”“别客气,别忘了吃药,以后有时间再到广州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一声一声道别,一次一次不舍,一圈一圈泪花,在眼眶盈绕。原来,在同胞面前,男子汉也会流下难舍的泪花。
在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们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这里,他们感到了人性的可贵;在这里,他们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应急事件,特殊环境,不同人物的沟通技巧。
灾后重建,有懒各方的支持。我省负责重灾区映秀的板房建设。前方开战,自然少不了后勤保障。一接到组建医疗队的消息,男护士们又雀跃起来。个个整装待发,士气高昂。
派出的两个小分队,四名男护士分别出发了。李进、岑军,继冰灾之后,又一次走进了抗灾医疗队的行列。他们跟随着医疗队,来到了映秀漩口中学。周豪、任炳东则向阿坝高原开发,来到了红原建设板房的工地上。他们在工地上守候着创建板房的工友,负责队员的医疗保障,为受伤或者高原反应的队员疗伤。他们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有时甚至工作到夜深。
震后的映秀“晴天沙尘暴,雨天泥石流”,余震塌方时有发生!即便这样,李进、岑军依然坚持每天巡诊在漩口、水磨两镇 ,虽然路上险象环生,从山上滚落的巨石不时和他们擦肩而过。但他们仍经常深入到工地现场,亲自到工人床前为工人们诊治护理。他们利用有限的医疗条件和短缺的药物,救治护理了心肌梗塞、肾绞痛、尿潴留、复合外伤、休克等顽疾,约1300例。他们把板房让给灾区的人民,把食物让给灾区的人民, 自己却和板房工人们吃住在一起,7个人挤在不到15平方的板房里,7个人经常只能吃到3个人的饭菜。要想充电、沐浴、如厕,只能跑到2公里外的地方……。由于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大多数人出现了感冒、口腔溃疡,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每天能洗澡、打上电话、按时如厕已是他们的奢求。
在红原,紫外线特别的强烈,海拔四千米的天气,真是变幻无常。早晚是冬季的北方,穿的是羽绒服,中午是夏季的南方,穿的是短袖衣。 高个子的周豪和任炳东,虽然戴着藏族人那种大大的皮帽,加上口罩、手套、长袖衣衫、墨镜,依然觉得被阳光穿透。脸上已经开始掉皮,火辣辣的,嘴唇也已经开了无数道口子,不敢张口,更别说说笑了,当一日三餐,吃进那麻辣的川菜时,两唇更是麻痛麻痛的没了感觉。躲在树荫下,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只需十分钟,手脚已经冰凉,又好像回到了寒冷的冬天.....。即使是脸上掉了皮,两唇开了花,在走快了还喘不过气来的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他们还是和医疗队一起迎着风、冒着雨、顶着烈日,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巡回在最远有70公里的三个工地上.....。
他们的爱心守候让工人们感动了,他们奔走相告:“我们的市一医院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医术顶呱呱!”村民来了,官兵来了!自愿者来了……他们带来了信任和赞美!
他们要撤换了,阿坝州政府、广建集团、市政机施、热心的村民都带来了洁白的哈达,送来了感谢信,并和他们留下了美好的留影。他们的努力,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为了我们的弟妹有一个稳固、安全的考场,为了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为了创建板房的工友,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我们的男护士永远战斗在最前线......。
经历了冰灾,经历了震灾,在炎热与寒冷之间徘徊,在艰苦与危难之间游荡,在获取与奉献之间穿梭。然而,我们的男护士选择了艰险与奉献!他们有大无畏的男子汉精神,也有体贴细腻的母亲胸怀,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没有忘记白衣天使的天职,没有忘记授帽时承诺的誓言。他们继续炳承着南丁格尔的精神,为我们灾区的同胞,奉献出大爱。这是他们一段值得骄傲自豪的经历!这是他们一个不悔的选择!这也是铭记一生的光辉岁月!
他们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在成长的道路上,吸吮着滋润的雨露,磨练着强健的翅膀,积累着珍贵的经验,体会着百味的人生。在风雨路上,带着崔灿的风采,一路傲翔......。
共抗冰灾(周谨提供)
整装待发(金凤提供)
床边交接(金凤提供)
我们一起加油(文先智提供)
剥个橙子增加维生素(周娟提供)
出院了我为你收拾(文先智提供)
一路豪歌向天涯(周豪提供)
映秀交接(李进提供)
在此感谢10位男护士和田杏音\黄金凤提供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