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急诊科 汪新龙
转眼之间,我们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建院两周年了。在这短短两年的起步发展中,发生很多故事留在我们心中,有艰辛、有困惑、有感动。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相信这两年是我们医院发展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南沙中心医院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南沙中心医院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市一总院很多医生对我们的支援,在南沙这块土地上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的付出、他们感人的事迹也将永远留在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的发展史册上。
在这里我要记录总院急诊科丁巍医生支援南沙中心医院期间,发生的一些事,让我体会到医生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更是始终站在救死扶伤的最前沿,不但需要有过硬的对疾病快速判断和处理的能力,更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科室,这里的病人复杂,病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轻的可以直接取药或者在输液完毕后回家,重的可以在瞬间致命。由于我们医院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及南沙地区情况特殊,目前我们医院急诊科真正属于“急诊”的病人不多,还是以普通内外科为主。丁巍医生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我跟他拍班期间,他时刻告诫我,急诊科很多时候表面平静,但是潜伏着危机,要做好一名急诊科医生,要有能力更要有激情,要随时做好抢救危重病人的准备。丁医生为人亲切,乐于助人,虽然已是副高职称,但没有什么架子,对我们这些缺乏经验的医生更是不厌其烦的教导一些病例的诊断和处理的方法,我们都亲切呼之“老丁”。丁医生对前来就诊的患者更是和蔼可亲,问诊细致,查体认真,对各种疾病症状处理娴熟,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更是详尽回答解释,没有表现不利于病人的言行,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来没有被任何一名病人投诉过。丁医生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令人无比尊敬,更是在平凡工作中体现了我们“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市一精神。
在急诊科每天都演绎着无数来来往往的画面,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让我们为之感动。那是一个雨后的中午,恰好是就餐时间,一辆外院的急救车快速地驶进来,一个病人被匆匆抬了下来,丁医生一听到有病人要抢救,马上停下手中的筷子,放下刚吃到一半的盒饭,立刻组织对病人的抢救。大家将病人抬上车床,推进抢救室,只见该病人双眼紧闭,精神萎靡,脸色发灰,摸摸病人的手,冷得像块冰一样,我也参加了抢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测量血压两次均约70/40mmhg,脉搏120次/分,患者处于重度休克状态。情况万分危急,丁医生一边实施急救措施,一边嘱护士测快速血糖、同时开通两条静脉通道,我做心电图,抱来被子给病人保暖。这个病人没有任何家人陪同,向送来病人的民警和医务人员了解到,路人发现他昏迷在马路边,随之报警,并呼叫120急救中心转送至我院。他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身份的证件,更没有病史病历资料,全身上下只有几十块钱,但这并没有影响对他的检查和抢救。为争取抢救的宝贵时间,丁医生果断地说开通绿色通道,该做什么检查就做,该用什么药就用。丁医生推着他去拍胸片,护士给他抽血做各种常规化验、吸氧、导尿、静脉输液。所有的人都在丁医生的组织下忙碌而有序地抢救着病人,而这一切都是在零费用的情况下实施的,处处显示着我们医院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怀,只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病人一度出现呼吸困难,丁医生嘱护士给他吸痰,用温水湿润他的嘴唇,密切观察他的生命体征以及液体输入速度量,经过抢救,病人的意识慢慢恢复,病情渐趋稳定。两天后,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了,也联系上了他的家属,看着患者家属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感激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欣慰和感动。还有一次,抢救一个溺水的儿童,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由于病人窒息时间较长,插管困难。刚下班准备离开医院的丁医生,知道情况后马上参加抢救并顺利进行气管插管术,虽然最后病人还是走了,看到我们医务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竭尽全力地抢救,家属也没有什么怨言。丁医生在南沙中心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有太多平凡却让人感动的事迹。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但他却用自己的言行弘扬着“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市一精神。与丁巍医生接触过的病人都会被他的仁慈之心和敬业精神感动;与他共事过的同事通过耳濡目染,会更懂得市一精神的内涵。
时光匆匆,步履匆匆,在这如织的光阴中,丁巍医生支援南沙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回首他曾在南沙中心医院工作的日子,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作为一名总院过来支援南沙的医生,以身作则,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他用急诊人的实际行动,在南沙展现着“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市一精神,履行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 的神圣医学誓言。这就是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