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默默工作、勤勤恳恳、简单而平凡。但在我眼中,他们诠释了亲切、无私、朴实和奉献,他们是最美的南沙中心医院人。
每次见到他,他都笑容可掬。高大的他,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直线,总会问“你吃饭了没?”,看到你顶着熊猫眼便叮嘱你注意休息。高大的他面对病人时,常常低着头,脸靠近病人,详细地询问病人病情……如果你经过内科诊室,常会听到他语重心长,甚至苦口婆心地对病人分析病情。有一次一位呼吸衰竭的老阿伯,气喘得厉害,血氧饱和度很低,必须要马上住院治疗,可老阿伯就是不肯住院,发黑的嘴唇慢慢吐出几个字:“孩子不在身边,没办法住院,也没钱。”他接诊这位老阿伯后,马上把病人安置在抢救室车床上,给病人吸氧,上心电监护,同时联系阿伯的家属,和他们说明老伯的病情,建议阿伯住院。老伯吸氧后渐渐好转,但无奈始终不肯住院。面对这样的病人,他很焦急。让我们监护好病人的同时,他不时又来抢救室看病人的情况,耐心劝说阿伯。最后老伯还是坚持要走,他依旧叮嘱阿伯在家里要注意的问题,再三强调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回来复诊。除了对病人外,他对科室同事也非常关心。去年冬天,南沙煤气中毒事故频发。科室聚餐时,他关切的询问我们在哪里租房子,上夜班是否一个人回去 ,浴室是燃气热水器还是电热水器,并且叮嘱大家洗澡一定要注意通风。此外,他还关心同事母亲的病情进展,支持鼓励年轻人锻炼身体,关心科室大龄青年的人生大事。在急诊科里,大家都称呼他为“老丁”。他没有主任领导的架子,反而像大家的慈父和老朋友。在科室里,你会感受到他无所不在的亲切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最美南沙中心医院人,我觉得他一定是!
每次见到他,他都会和你打招呼,看到你要帮很多同事打饭,他总是帮你提到科室的餐室。每当出车去总院,他总会带回各种大家托付要买的东西:牛奶、洗衣粉、洗发水、卷纸等等……到了月头,他会帮大家刷羊城通卡,这样大家从偏僻的南沙出去广州就可以打折,不用来去就用掉20大洋。有一次,大家集体去同事家打火锅,我看到他几乎全程都帮大家烫鱼片和青菜,每次菜熟了他都先给大家盛上,最后才自己装碗里。他上班非常准时,而且永远是提前到班。那天他值二线送病房病人回总院,他像平时一样早早就准备好了在急诊接诊台等待病人下楼。我刚好那天夜班,我说按照惯例,你不用那么早的,通常病房很忙,送病人都会迟点的。他平静地说他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提前到位,万一出了情况还有时间做好应急,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迟到而耽误别人病情。那天他一直待命,等了病人两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病人,然后他马上就送病人去了,照惯例还带着大家的总院小卖部购物清单……各种细微之处都折射出他的无私、勤快和朴实,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泉哥”,我觉得泉哥也是南沙中心医院最美的人。
每次看到她,她都是忙碌的。她每天五六点就上班了。先是推着大大的清洁车来到急诊大厅,然后用拖把来回拖地。噗嗤噗嗤的节奏是略显老旧的车轮摩擦发出的声音,滴滴答答的声音是她手中抹布搓洗时搅动的清水。外伤病人紧急送入急诊大厅时一路滴下的血迹,高烧小孩哭闹洒下的鼻涕眼泪,腹痛病人呕吐出的食物残渣:鲜红的,漆黑的,墨绿的,固体的,液体的,粘稠的,所有都是她来处理。她经过的地方,拖把一过,尽是通亮,抹布一擦,恢复光彩。每天上班,经过走廊,都会看见那发亮的地板,接诊台一尘不染的桌面,还有抢救室透明的玻璃门。那位清洁阿姨,只要哪里脏了,一个电话,她马上笑容满面地出现,然后用她的双手,除去污秽,随后又继续忙碌。清洁阿姨叫什么名字我们没有记住,但是我们却记住了有这么一位阿姨,给了我们最美的工作环境,她难道不也是最美的南沙中心医院人么?
最美南沙中心医院人,我觉得其实我们也可以是。我们年轻人热血沸腾,毕业后走出校园,带着青春和理想来到南沙这一片荒原,用我们的热情和汗水灌溉这片土地。建院之初,这片土地荒凉偏僻,交通闭塞,娱乐匮乏,一切显得是那么枯燥无味。远离了大广州的繁华绚丽,深入了乡村的原始冷清,大家都抵住了诱惑,也抵住了寂寞,默默耕耘。我们南沙中心医院,有许多家住广州的职工,他们每天都是踏着黎明的曙光赶车来上班,又在夕阳余晖中踏上漫漫回家路。我们医院,也有许多与家人相隔天南地北的同事,逢年过节也不一定能够回家团聚,只因为是医护人员,我们有着社会更高的责任感和更严格的职业需求。我们南沙医院人,为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每个人,都在丰泽东路105号这个地址,为南沙人民的健康送去福祉,每个人,也都在南沙这个依山傍海的小天地,建筑造福南沙人民的大世界。
最美南沙中心医院人,是为医院的发展而呕心沥血、在工作汇报上激动得落泪的王院长;是在党员茶话会上关心新人的贾书记;是年过六旬返聘回院,虽然手略颤抖手术刀锋却依然利落的温东东主任;也是客服中心始终面带微笑服务病人的客服护士;是面对看不到尽头的蜿蜒挂号队伍依旧耐心服务的收费员;还有维修水管修理厕所更换灯泡的电工大叔;以及为了我们的安全而风雨无阻日夜巡逻、有危险时永远挡在我们面前的保安大哥......
我以急诊科一名小护士的视角来看我们医院,看到了我们南沙中心医院人的努力、团结以及苦中作乐、不懈耕耘的精神和斗志。从急诊科的大门走进去,透过窗户看向医院外面,我看到了阳光下高楼正平地起,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更美。
(作者:急诊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