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中心医院-灵山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效果显现
南沙中心医院办公室 叶映林
医联体是顺应医改潮流的新生事物。加强医联体建设和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就近就医,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18年5月,南沙中心医院与南沙区灵山医院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开启建设医联体工作,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取得了哪些成效?给灵山医院以及当地群众带来了哪些变化?
自医联体建设以来,南沙中心医院派出多名医疗专家定期到灵山医院开展专家门诊、参与病区查房、会诊、手术等工作,进行学术培训、临床和手术带教、医院管理等工作指导,畅通医联体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建立医联体专家微信工作群、调配医联体专车。据统计,完成了专家坐诊719人次、教学查房168次,培训医务人员1381人次、疑难病例讨论25次、危重疑难患者会诊16次、重症患者救治40余人次。
拓宽了基层医疗服务范围
南沙中心医院医疗专家协同灵山医院医务人员下到社区、村居、企业开展综合义诊活动13场次,服务人群逾2000人,在义诊过程中,切实为群众解决疾病困难,更进一步加强了医联体工作的影响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在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灵山医院多项技术、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包括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白内障手术以及新法包皮环切术等,填补了基层医院在这方面的技术空缺,患者不需要到大医院即可解决疾病困难。
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南沙中心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到灵山医院进行急救技能、专科理论以及基层实用技术培训共28场次,有效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获得基层医务人员的好评。
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通过医联体绿色救治通道,成功救治“超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锯致股动静脉神经断裂伴大量失血性休克”等灵山医院急危重症病例40余人次,以最快的速度让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救治,挽救患者生命。
南沙中心医院作为南沙区三甲医院和区域性医联体龙头单位,着力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将医联体工作做细做实,一步一个脚印,这些数据意味着,紧密型医联体的成效逐步显现,更多的重病患者留在区域内,推动了分级诊疗及“大病不出区”政策的落实。今后,还将继续通过医联体紧密互动,加大医疗联合体的推进力度,加强对基层医院的业务指导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支持。让南沙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走进村居,服务到老百姓家门口,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南沙区政府的“大病不出区,小病在社区”医疗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