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一生中,女性有很多角色,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当你身在襁褓,有人守护你健康成长,她的名字叫母亲;当你卧病在床,有人帮助你早日康复,她的名字叫护士。
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也是母亲节,当护士节“邂逅”母亲节,对既是母亲又是临床一线的护士来说,这个日子有了双重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南方+记者走进广州三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老年医学科和精神科,探究“护士妈妈”们精力旺盛、为母则刚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她们又是如何抉择的?
刘丽兰:母亲迎接新生命,她照顾“老小孩”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肾病科护士长刘丽兰是一名“护二代”:她的母亲曾是一名助产士,迎接了无数的新生命;刘丽兰如今则是老年医学科的护士,照顾着一个个“老小孩”。
“与老年人的相处让我更理解母亲,与母亲的相处也让我更了解老年人。”刘丽兰说,护士和女儿的双重身份,于她而言更多的是相辅相成。

在老年医学科,时间似乎比外界“慢半拍”:这里的患者说话慢、走路慢;对于护士来讲,工作则要“快半拍”,要做到思维敏捷、动作麻利。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肾病科病房走廊,刘丽兰搀扶着患者散步。南方+ 许舒智 拍摄
如何让老年患者愿意配合护士工作,在临床上变得特别重要。
“想在老年医学科干得好,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刘丽兰说,“孝顺”一词中,“孝”的前提是“顺”,对待老年患者就要顺着他们的意思来,耐心听他们讲话,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在面对有情绪的老年患者时,刘丽兰提醒年轻的护士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要尊重并体谅他们,再开展良好的沟通,患者往往就会很快消气,“情愿多讲10个字,也少顶一句嘴”。
在老年医学科工作久了,刘丽兰更加理解母亲,也让她明白“顺”和尊重的重要性。比如,年轻时每逢节日,她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母亲买礼物,而现在她会想方设法了解母亲的内心想法,“鼓励她大胆地把心愿讲出来”。

工作之余,刘丽兰陪母亲到公园散心。 南方+ 许舒智 拍摄
与母亲的相处则让刘丽兰更加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老年患者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很依赖医护人员。我们的一句话可能抵过家属的10句话,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停下来解释、安慰、陪伴他们。”刘丽兰说。
在老年医学科,很多患者会同时患有两种或以上的慢性病,由于他们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往往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恢复慢。这些都要求护士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掌握各个专科的理论知识,从而准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做护士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老年医学科的护士除了有爱心,还要有慎独精神。”刘丽兰说,慎独精神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细微的观察力、果断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老年患者及早诊断提供依据。
从业30年来,从懵懂的小护士到如今的护士长,刘丽兰的业务不断精进,这个“护二代”终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