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手术后,一部分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生活质量较差的尿流改道,俗称“背尿袋”。这是很多患者的噩梦,不仅气味难闻,也很难走出门正常社交,因此不用“背尿袋”是很多膀胱癌患者最大的心愿。
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外科主任熊思维主任为一位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操作+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让患者最大限度保留储尿排尿功能,术后不用“背尿袋”。专家表示,保留功能的肿瘤根治手术,对改善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辅助手术为膀胱癌患者解决大难题
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为膀胱癌患者带来希望
74岁的赵先生因近日被确诊为膀胱癌,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外科寻求诊治。该院综合外科熊思维主任、胡建波主任、邓伟雄主任等为其进行了会诊,最终考虑为其可进行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操作+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赵先生的储尿排尿功能。”熊思维说。
据了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20%-40%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因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生活质量较差的尿流改道,俗称“背尿袋”。熊思维表示,赵先生属于高级别肌层浸润性原位膀胱癌,在接受传统治疗后生存时间可能较短。而如果采用机器人辅助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机器人的辅助使外科医生可以在狭小空间内精准操作,完整切除肿瘤,使创伤最小化并避免并发症,而原位新膀胱术因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自主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熊思维认为,这种治疗方案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手术方式。
一个手术解决膀胱癌三大难题
近日,赵先生的膀胱癌根治并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顺利完成。熊思维指出,相对于传统开刀的手术方式,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完美解决了微创、肿瘤控制、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三大难题,赵先生术后24小时即下地活动,术后第7天即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术后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保留完好。
熊思维介绍,在为赵先生完成的这例复杂高难度的机器人辅助术中,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步骤,为手术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膀胱切除后,在下腹部做一个6厘米的切口,取出膀胱等组织以后,将输尿管和肠管拉出体外,从距离回盲部(回肠末端与盲肠互相交接的部位)约25厘米处截取一段50-60厘米的回肠,并将这段回肠通过切开、折叠、缝合等复杂的步骤,构建成为储尿囊,也就是新膀胱。接着,两侧的输尿管会被植入这个新膀胱中,从而重新建立气腹。
手术最后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将新膀胱与尿道残端作无张力吻合。“该术式的优势在于患者能像术前一样自主排尿,获得正常的生活质量,免除了终身使用造口袋的痛苦。”专家表示,今后,该手术将在综合外科领域推广开展,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全的治疗方案。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魏星
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