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夏季安全游泳——
●没有证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游泳会感染性病,但如果去泡温泉,或者去温泉泳池,需要警惕尖锐湿疣的传播可能
●滴眼药水可以稀释病菌,但对预防红眼病的效果不大
●婴儿游泳一次10~15分钟为宜,有严重心血管病者不建议游泳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杨为中
戏水消暑正当时。本周,广州市公布泳池卫生状况抽检结果,三成泳池水质不合格,包括星级酒店游泳池在内的多家“人气泳池”因病菌总数超标、氯超标等原因上了“黑榜”,引发公众对游泳池卫生状况的担心。
“游泳时可能传染性病”、“游泳时间越长,得皮肤病风险越高”……近年来,类似传言常让泳客们心惊胆战。去公共游泳池戏水,要防范哪些疾病?做足哪些防备,就能安心畅游?本报特推出“夏季游泳池防病指南”,邀请疾控专家和各科医生为读者解惑。
文/记者任珊珊、伍仞通讯员王海芳、魏星
抽查结果
广州三成泳池不合格
今年5至6月期间,广州市卫生局组织各区县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疾控中心对市内366间游泳场所水质进行监督抽检,检测项目包括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大肠菌群、尿素、细菌总数共6项。其中254间游泳场所水质监测结果全部合格,合格率为69.4%。
市卫生局同时还公布了抽检不合格场所名单。记者统计发现,112间水质不合格的游泳场所中,近半是住宅小区泳池,而一些街坊们喜爱的健身场所泳池、至少20间宾馆酒店泳池、包括大学城7所高校在内的大中小学校园泳池,水质问题多多:海珠区珠江御景湾小区会所室外泳池是本次唯一验出大肠菌群超标的泳池,越秀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泳池水检出尿素超标,大学城7所高校泳池水出现余氯超标或不达标情况,四季酒店泳池水和浸脚池水余氯未达标,同时发现尿素超标、细菌总数超标。
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大肠菌群本身是条件致病菌,人体在免疫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免疫水平低时就有可能会导致腹泻、肠炎等疾病。
专家提点
防皮肤病:
皮肤破损最好别下水
专家介绍,预防皮肤病,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皮肤状态不好,例如过敏、出现破损时,哪怕只是蹭破皮,也最好不要去游泳。2.环境允许的话,最好穿着自带的拖鞋从更衣室走到泳池,入水前别忘先到洗脚池清洗足底。3.游泳时间以一小时为宜,当皮肤开始发皱甚至发白时,意味着皮肤自我屏障功能已经下降,应停止游泳。4.上岸后应尽快使用沐浴液或香皂彻底清洗身体,尤其是私处,然后用自带的干净毛巾擦净,别漏掉脚趾缝。有条件的人最好使用润肤霜涂抹全身。
防眼病:
滴眼药水防红眼病没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杨为中介绍,每年夏天,医院眼科门诊红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都会增加,一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病菌最活跃;二是游泳的人多了,受污染的泳池水直接接触眼部会快速传播,增加感染机会。滴眼药水可以起到“洗眼睛”的效果,可以稀释病菌,但对预防红眼病的效果不大。
有时候游泳时眼睛觉得涩痛,有可能是泳池的水余氯过高。杨为中说,余氯过高有可能使角膜上皮损伤。戴游泳镜隔绝眼睛和池水直接接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几率或受余氯刺激,但难以100%避免。
婴儿老人:
有严重心血管病别游泳
游泳运动能给人体带来多方面的益处。需要提醒的是,特殊人群游泳要多加注意。婴儿出生后保持一段时间与水的接触,可以使其更快地完成从子宫内到宫外的过度,还能刺激脑神经发育、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增强新生儿肠胃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使体重增加的速度加快。但为了健康和安全,婴儿在游泳前应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下水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水温,水质要保证。根据婴儿具体情况控制好游泳时间,一次10~15分钟为宜。
游泳也非常适合老年人,对骨质疏松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游泳运动,一般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游泳,并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及善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