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指导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院长王建琴
暑期期间,家长们纷纷请好年假,一家老小来个团聚亲子乐游。专家提醒,假期出游,除了要预先做游玩路线规划,同等重要的是事先做好一份“健康攻略”,重点在于旅途中的疾病防治、意外救护、传染病预防等。
专家建议,带2岁以上孩子应以一两天短途出行为宜;3岁以上,方可尝试出省游,且不宜极端气候地区,以保护儿童体温调节能力。探险一类的线路建议不要带年幼孩子去,旅途应以吃好、休息好为原则。
防中暑:少量多次补水
中暑是暑假旅行第二要防疾病,皆因夏季本就气温高,人体出汗多,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旅行者总爱多玩少休息,当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弱,旅行者一旦暴晒过久、体质稍弱、水盐供给不足,就可能中暑,在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尤易发生。因此,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减少外出旅行。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首先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头晕眼花、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如果病人昏倒,可让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预防措施:
中午至14时尽量待室内
专家建议,旅途中预防中暑,最好就是上午早点出发游玩,因为早晨相对凉爽,而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待在户外,应在阴凉处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活动。其次是要少量多次补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可适当喝些盐开水,补充盐分。要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防止肠胃应激不适。对于可随身携带的防暑药物,专家推荐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尤其是藿香正气水,不仅可内服治疗呕吐,也可外用防蚊虫叮咬、止痒。
护娃支招:
不要让孩子渴了才喝水
专家提醒,气温达到35℃以上时,孩子不要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旅行中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不要渴了才喝;根据气温环境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太阳较晒时就要让孩子戴上遮阳帽。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疲劳、精神涣散、大汗淋漓、口干等症状,说明可能出现轻度中暑,应及时带孩子到通风处或阴凉处休息,涂清凉油、喝水,一般都可缓解过来。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体温升高、面红甚至昏迷惊厥等表现,应送医院及时救治。
防晒伤:
最好是物理防晒
山与海都是亲子游玩的最爱目的地。不过,在这些地方游玩,脸部、颈部、手臂和下肢暴露部位的皮肤便会产生日晒斑甚至晒伤。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肿块、荨麻疹、水疱或者红斑,轻者二日左右可愈,重者一周后才能痊愈。
皮肤科专家认为,最好的防晒方法是物理防晒:如上午10时~下午3时不出门、避开日光最毒辣的时候,戴帽子、戴墨镜、打遮阳伞、穿长衣长裤。至于防晒护肤品,分为物理防晒(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氧化锌,作用是反射日光)以及化学防晒(主要成分为对氨基苯甲酸等,作用是吸收紫外线)。SPF指数表示对中波的阻隔能力,是根据皮肤最低红斑量和使用防晒品从开始晒到出现红斑的时间所确定。“比如,一般人在太阳下晒15分钟左右开始出现红斑,涂了这种防晒露,30分钟才开始红,那么SPF=30÷2=2。同理,SPF15表示使用后大概晒225分钟出现红斑,SPF30表示450分钟。”PA则代表防紫外线能力,多一个加号就延长4小时。
专家提醒,防晒指数越高,防晒品对皮肤的保护就越大,但同时也越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有可能导致过敏,出游前选择防护够用的产品就好,“在广州一般SPF15~20可以满足需要,如果到海边玩,可以选择SPF30的。”专家说,此外,外出时应佩戴太阳镜,防止紫外线照射引发眼睛的白内障、斑点恶化,不仅是年轻人和老年人,对于儿童也一样要保护好眼睛。一旦发生晒伤,可适当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剂,冷水浴或冷敷也有助于减轻伤口处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