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养生
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
广州日报讯 (记者伍仞)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炎热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个时期,暑气最重,最易挟湿,也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中医世家邓聪为大家提供了养生贴士。进入暑假,不少孩子的饮食和作息都变得不规律,邓聪也提供了一份青少年养生方法。
防病
邓聪表示,“大暑”炎热至极, 人睡眠质量更差、心情更烦躁、身心更疲惫,从而容易引起脑血栓或脑栓塞的发生。预防热中风,首要补水,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应饮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其次,注意先兆,当出现头昏头痛,血压异常,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邓聪说,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利用“三伏天”一年中最热、人体内阳气最盛的有利时机,用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以振奋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体表入到脏腑经络作用于宿疾(病根)潜伏之处,从而改善病情。“三伏天灸”适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喘、虚人感冒、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肩颈腰腿痛、骨关节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贴敷治疗。
起居
邓聪提醒,为预防中暑,在大暑期间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外出时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凉帽或打晴雨伞等;适当增多饮水;备用十滴水、藿香正气类制剂等一些解暑药。
同时,注意室内降温,及时开门窗通风,使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用凉水拖地,既可保持空气湿度,又可使室内降温。
另外,大暑降温时,应谨防“因暑贪凉”。不可过吃生冷,以免损伤脾胃。空调温度不可降得过低,也不要在露天阳台或地板上乘凉过夜,夜卧也应着单衣,以防邪气侵袭。
调理
中医认为,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心火”,产生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思维紊乱等“情绪中暑”症状,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发火”可造成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肌缺血、猝死。
邓聪提醒,防止情绪中暑,一要使志无怒,舒肝养心,防止心火内生,保持神清气和,尤其是老年人要戒怒戒躁;二要避免不良刺激,心态宜清静;三要注意精神调养,可进行品茶、弈棋、书画等以陶冶情操。
大暑期间人体消耗较大,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大暑天不宜长途跋涉,最好是就近寻幽。选择一些体能消耗小、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轻运动”。
饮食
气候炎热的大暑节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并注意消暑,荷叶、冬瓜、西瓜、芦根、竹叶、绿豆、凉瓜等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大暑是中医所说的“长夏”时候。中医认为,长夏与脾相应,可适当多吃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淮山、茯苓、白术、苍术等食材。同时,大暑时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在饮食上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外,还可适当多食用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西洋参(花旗参)、太子参、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银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