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主站
首页医院概况医疗服务科室导航专科专家医疗技术新闻中心人事招聘教学科研
官网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南方日报》:“中秋”谨记 养生“三字经” 2015年9月12日B07版

2015-09-16 11:56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1

    润秋燥 吃坚果 勿大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师邓聪也认为,“润其燥”是白露节气的养生大法。饮食原则宜清热生津、养阴润肺。可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材,如胡萝卜、秋梨、芝麻、木耳、广柑、柿子等。秋藕、莲子、菱角、甘蔗等当季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生津、清除燥热的作用。药膳方面以润肺化痰为宜,可适当选用如银耳、百合、银杏、麦冬、川贝、沙参、玉竹、杏仁等,并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气滋阴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石斛等。

    邓聪认为,白露时节还比较炎热,一般不必大补,即使身体虚弱,需要服用补药,也最好选用平补之品。所谓“平补”,主要指“补而不峻”、“不燥不腻”。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莲子、芡实、山药、扁豆、红枣等,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并都具有健补脾胃的功效。

    2

    解秋乏 白露茶 勿夜饮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茶树经过炎炎夏日的煎熬,酝酿出茶叶香醇的品性。秋茶的滋味和汤色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茶香清幽、温和。但由于秋天雨量减少、气候干燥,且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的采收,秋茶轻薄瘦小,其内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如春茶。秋天的白露茶品是一份健康,更是一份对自然平淡、质朴的回归。虽不及春茶的香气馥郁,但胜过夏茶的干涩味苦,白露茶粗饮则滋味单薄、香气平淡,细细品来却有一份独特的淡雅芬芳、甘醇持久,因而尤其受到老茶客的青睐。

    “秋三月,此谓容平”,养阴护阳,当以平为期。成杰辉认为,白露茶幽香平和,与秋气最为相合,且时下气候渐干燥,人多易咽干口燥,适当饮茶可以生津、润燥、醒脑,十分适宜秋季养生保健。随着炎夏过去,藉着秋气,滋润补养的菜式也渐渐在饭桌上多见,茶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助于油脂的分解,饱吃一顿丰富滋腻的食物后,不妨饮茶一杯帮助肉类和油脂类食物的消化。

    不过,专家建议,白露品茶虽好,但亦不宜贪杯,茶叶中的茶碱、咖啡因等具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因而秋茶更宜白天品尝,能起到很好的解渴提神、缓解秋乏的作用,夜晚不宜多喝以免影响睡眠。

    3

    夜渐凉 缓添衣 练秋冻

    白露过后,天地之气阳消阴长的趋势愈加明显,“秋老虎”逐渐退出天气舞台,正如民谚所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广东地区于白露节气前后虽以晴热天气为主,绵绵细雨时夹杂着秋风阴凉,稍有不慎也容易着凉感冒。

  邓聪则建议,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年老体弱之人早晚要适时添衣。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以自身感觉不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秋冻”使人体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想增强体质,市民不妨从白露开始坚持早晚用冷水洗脸、洗手、漱口。

    成杰辉提醒,体格强健的朋友,“秋冻”亦不宜让头、颈、背受寒。出行在外,如在长途客车、火车、飞机上的旅客,可带上长袖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尤其女士可披上披肩防寒护体、保暖防病。

    4

    莫悲秋 多户外 宜登高

    秋气敛降,人体的精、气、神与之感应亦趋于收敛降潜的趋势,因而随着秋意渐浓,人体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之秋乏症状以及莫名的心情低落之“悲秋”情绪。此外,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秋天日照强度降低、日照时间缩短,人体分泌的褪黑素随之相应增多,对人体的持续影响时间延长。由于褪黑素能够抑制肾上腺素及甲状腺素等激素的分泌,人体更容易出现精力下降、情绪消极等现象。

    随着酷暑离去,“秋老虎”难再发威,白天可适当晒太阳,通过增加对阳光的接触可减少褪黑素的分泌,改善身心疲惫的状况,以保证人体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晒太阳应避开阳光猛烈、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建议在每天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太阳,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以防止紫外线灼伤。秋风送爽,白露过后更是开展各种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周末不妨约上三五知己或一家老小走出家门,到户外散步、野餐、骑车、登高远眺,或到海边轻踏绵绵细沙,或到果园、田野去参与短时间的农家乐活动等等,既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秋天收获的气息,又能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目的。

    5

    多事秋 防过敏 防腹泻

    进入白露,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同时,许多旧病,如慢性肺病、胃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尤其是抵抗力不佳的中老年人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以免早晚低温下外周血管收缩,诱发血压升高等心脑血管疾病。

    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们常感觉很“干”,出现口鼻干燥、嘴唇干裂、咽燥干咳、皮肤紧巴巴、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严重的还会鼻出血、皮肤皲裂脱屑、肛裂等,老年人尤其多发。此时要注意防燥,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合理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适当多吃润燥滋阴的食材。

    同时,由于白露时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微粒相对多,造成过敏原增加,是过敏性鼻炎、哮喘和秋季花粉症等的高发季节。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做好积极的预防,注意避开花粉、尘螨、动物皮毛、虾蟹等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要受凉。

    另外,古语云:“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节气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等,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衣着以“不露”为原则,不可赤膊贪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并少吃生冷食物。

    ■链接

    白露食疗方

    ◎橘红罗汉茶

    材料:橘红5克,罗汉果10克,绿茶5克。

    制法:上述材料用开水冲泡15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润肺化痰,理气止咳。适合咳嗽、咽干、痰稠难咯之人。

    ◎杏仁酪

    材料:南杏仁60克,糯米20克,白糖适量。

    制法:杏仁和糯米洗净后浸泡8小时,泡完后把杏仁和糯米放入搅拌机中加入3倍的水,打成浆汁,然后用纱布或密网过滤,滤后的汁液倒入锅中,小火熬煮,边煮边搅拌,煮至粘稠成糊状,加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肺润燥、滋养肌肤。适合阴虚肺燥,或兼皮肤干燥、干咳无痰之人。

    ◎剑花蜜枣猪尾骨汤

    材料:干剑花75克,蜜枣3枚,生姜2片,猪尾骨500克。

    制法:剑花洗净浸泡1小时,猪尾骨洗净、切段、水焯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润肺养阴。适合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经常吸烟、熬夜之人。

    ◎海底椰蜜枣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海底椰100克,北杏20克,蜜枣3枚,花旗参20克。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与其余材料洗净后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润肺下气。适合阴虚肺燥、口干咳嗽之人。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宋莉萍 陈瑶璇

 

热点新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后招聘公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在《JMC》联合发表研究成果,揭示利用AI应对多重耐药菌最新进展
点赞!“全国先进”表彰,他又上榜啦!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月31号上线“午+夜”门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2025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广州日报》检查等床两不误!市一医院推出“预住院”服务
喜讯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荣获广东省手术室护理职业技能展示活动一等奖!
服务再升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打造one-stop入院服务模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授牌“中国腹膜肿瘤诊治中心”,推动腹膜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考察团到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探湾区医疗合作新机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失眠绿色治疗联合门诊开诊啦!
招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5年(春季)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春节在岗|血透室里的坚守与温暖
提质增效创新作为不断提升麻醉服务能力,广州市麻醉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2024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件大事重磅发布!
护士小姐姐的暖心妙招,缓解就医小紧张
燃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5年迎春职工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精彩纷呈! ​
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能力再提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落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医院工会第十六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