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医学指导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红丽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胃部的健康关系着人体全身的营养供应。但因现代人饮食几无规律、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近年来胃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并且还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那么,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该如何打好保“胃”战呢?
三大原因让胃很受伤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红丽表示,临床上,让胃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其一,吃饭不规律、不吃早餐、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其二,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和损伤,如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以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伤害胃黏膜;其三,幽门螺杆菌也会对胃产生危害,它可以穿透胃壁屏障,对胃的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引发胃部炎症,降低免疫力。
“吹口气”揪出胃里的杀手
由于幽门螺杆菌没办法像前两种诱因一样直观地被人发现,所以它也被称为“隐藏在胃里的杀手”。想要确定是否“胃里有菌”就要进行检查。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主要分有创和无创两种。有创检查需要通过胃镜获得胃黏膜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或病理检查。无创检查主要有血清Hp抗体检测,13C、14C尿素呼气实验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三种方法。其中,尿素呼气实验是目前诊断幽门螺杆菌准确性最高的方法,它不仅具有无创性,还能反映胃整体的感染状态,但易出现假阴性。
黄红丽提醒,虽然不一定要求每个被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都必须接受治疗,但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有萎缩或者糜烂的慢性胃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阿司匹林、有胃癌家族史等人群要高度警惕,一旦确诊,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治疗。

五招教你保“胃”健康
除了消灭幽门螺杆菌,黄红丽表示,在护胃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规律化。饱一餐饿一餐的饮食习惯容易造成胃的蠕动功能紊乱,久而久之会出现胃炎或胃溃疡。
2.严防病从口入。严把食物卫生关,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清洗干净。
3.戒烟戒酒。酒精会使胃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和形成溃疡。吸烟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黏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使胃黏膜受到伤害。
4.实行分餐制。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一口传播及粪一口传播,为了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胃癌,从而及早地进行治疗。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张洵
通讯员/黄月星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朱志安
文章来源:《健康参考》是由老人报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健康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