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都将城西方便所的始建时间定为1899年(清光绪25年),但是从历史资料中翻看,城西方便所的建立疑似还有一番“前传”。
广州街坊多少都听说过“九大善堂”的传说,这些在清末民初名躁一时的善堂,随着时光流转,众多善堂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方便医院至今仍熠熠生辉,它就是今日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清宣统元年﹙1909﹚正月初九,广州大沙头码头,春寒料峭,岸边停泊着连排的豪华花艇大舫,这里就是名震广州城的“水上行宫老举寨”﹙即妓馆﹚。
1906年,《香港华字日报》、上海《申报》、广州《赏奇画报》开始出现“九善堂”名称。九大善堂之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名声大噪,是因为它们在粤汉铁路招股中的杰出表现。
方便医院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中发挥过作用。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同盟会起义失败,清政府恼羞成怒,烈士尸骸暴露街头一直无人敢收敛,后由方便医院出面代表善堂与清政府交涉,直到5月2日,清政府才通知方便、广仁、爱育等善堂收殓烈士遗骸。此时,烈士遗体经过风吹日晒,早已惨不忍睹!善堂工作人员将遗体“依次移置谘议局前旷地,分数十堆,折臂断股,血肉模糊”,令人潸然泪下。
每一家医院都是在过去或是辉煌、或是曲折、或是漫长、或是寒涩的的历史中走过来的。方便医院从一家民间自发开办和经营的慈善医疗机构,经历清末民国炮火动乱的年代,依然能顽强生存下来,医院的经费来自哪里?
广州沦陷前夕,日军兵临城下,时局动荡,方便医院大部分董事及医务人员逃往外地避难,院务陷入停顿状态。医院董事于是将院务交由广州一德路石室法国天主教堂巍畅茂主教代为管理。
从省、市和医院的历史档案资料看,方便医院建院之初,择定西门外金字湾地段为建筑医院的地点,初时院址狭隘,至1920年西院房舍建立,1923-1926年政府筑城拆路,医院部分房舍被拆除,另取得通往盘福路的地段(后逐力建成东院),医院正门改向盘福路。
姚碧澄(1904~1966),内科专家,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1934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精通内科业务,在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有高深造诣。五十年代初开展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和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术,1962年采用人工肾等新技术,为我院的发展倾注毕生心血。
陈安良 (1908~1998),公共卫生学家,法医学家,时任方便医院/市人民医院院长。德国卫慈堡大学医学院卫生学及社会医学研究毕业,并获最优等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卫生研究院博士后资格。长期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和法医学的研究。
浏览上世纪初的广州市区地图,位于老城西北的盘福路呈“J”字形,北起镇海楼下的象岗山,南至百灵路口拐弯向西,止于长庚路。东北倚官府,西南靠寺庙,西临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