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汇聚托起一家人的希望

2019-11-07 22:35 编辑: 阅读次数:

同一医生将一对父子先后从鬼门关救回,病重恍惚中的小孩只有两句话“妈妈抱抱,张医生抱抱”。

五年前,阿玲的儿子小强得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来到市一血液科求诊。血液科的张玉平主任为他大胆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给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去亲人般的关爱,和他共同经历了惊险的治疗过程。小强最终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去年,阿玲的丈夫赖瑞发因为严重的感染导致败血症,生命垂危。危急关头,这家人再次找到张玉平。“张主任二话没说就帮我们联系转诊、找床位,动员医院多个专科的专家参与抢救,我们没有治疗费,他又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还有志愿团体帮我们筹款。”

每当经过东风西路,江西人阿玲总会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坐坐,给这里的医生护士捎上一声问候,这里就像她在广州的第二个家。“我儿子和丈夫的命都是这里医生给救回来的,危难之际,我们连医疗费都没有,也是他们发动捐款帮我们筹集。”

家属信任手术成功

五年前,八岁的小强在江西老家被发现患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说“这个病很难治,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办法……”

小强的父母不愿放弃,带着儿子到处求医:做骨髓移植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但骨髓移植需要等待合适的配型,同时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否则,孩子就只能靠频繁地输血保命。

小强的父亲为了儿子四处奔跑,亲戚朋友、学校、政府、慈善机构……好不容易筹到了几十万。然而等待合适的骨髓移植配型却遥遥无期,在断断续续的保守治疗中,钱很快就花完了。

两年后,小强的病情再次恶化,这一次,小强的父亲赖瑞发打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在治疗再障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夫妻俩来到了广州。接诊的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王顺清和张玉平主任。

“小强又黑又瘦,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坚毅。他的父亲,一个身材瘦小的农民,也是坚强得让人敬佩。”张玉平回忆道,要治好小强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骨髓移植,但由于在骨髓库找不到相合的配型,他们决定先给小强做脐血移植。“脐血干细胞植入了小强体内。可很快排斥反应就发生了。这一次治疗没有成功。”

接下来怎么办?“事实上,还有一种叫做‘亲缘单倍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办法。用这种方法,患者只要与同胞兄弟姐妹提供的骨髓有5个以上位点相合,就能进行。而按照传统的方法,是要10个位点全部相合才能做。”检查结果显示,小强哥哥和小强的配型就有6个位点是相合的。

然而,这种移植方法在广州开展得非常少,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在国内也才刚刚开展。市一血液科的专家们虽然对这个方法一直有了解和关注,但之前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病例,“而且这个技术最权威和有经验的专家当时都在北京。”王顺清坦言。

“张玉平主任把这个情况和我们详细说明了,建议我们去北京治疗。”阿玲说:“我们一家人商量了一夜,最后决定,留在市一医院做。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不允许;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跑了那么多医院,还没有见过像王顺清和张玉平主任这样的医生,我们一家都相信他们。”

“有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我们决定大胆尝试这个新方法。”说起小强的治疗过程,张玉平感慨地说:“真是波澜起伏,险象环生,几度下达病危通知。”

原来,由于配型只有6个位点相合,哥哥的骨髓干细胞植入小强体内之后,引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排异反应——溃疡,腹泻,高烧,“这个可怜的孩子,嘴巴里溃烂得连喝水都困难,最后甚至出现了精神障碍,整整一个星期,一直处于躁狂状态,每天24小时,几乎不合嗓子的哭喊。”

而最让张玉平动容的是,孩子在最艰难的那一周里,每天哭喊的内容只有两句话:“妈妈抱抱,张医生抱抱。”为了安抚小强,那段日子张玉平只要有空就到病房里去安慰小强,给他买蛋糕吃,抱着他,和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整个血液科都在为小强的病情操心,以科主任王顺清为首的多位专家,为小强发起了多次院内、院外会诊,彻夜不眠地翻查国际尖端资料,修改治疗方案,不停地与北京的专家连线进行远程会诊。三个月后,小强康复出院。

儿子好了父亲倒下了

然而,“这几年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们欠下了别人很多钱。为了还债,孩子的爸爸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 阿玲说。2015年9月2日晚,赖瑞发出现剧烈头痛,2天后高烧不退,胡言乱语,9月7日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昏迷,休克。

危急时刻,阿玲首先想到的就是张玉平。接到电话的张玉平震惊不已,“这位坚强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和做人做事的坚持和执着,一直让我们非常敬佩和感动。如果连他也倒下了,小强他们这个家真是岌岌可危。”张玉平帮赖瑞发联系市一医院的病床,让他们连夜从东莞转诊。

赖瑞发被确诊为败血症并感染性休克,重症化脓性脑膜脑炎,颅内多发性脑脓肿形成,这种情况的死亡率高达80%。可更要命的是,患者血小板一直低下,反复输注血小板无效。原来患者还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一系列问题。

不仅如此,9月17日早上,赖瑞发突然呕血,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和休克,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候,我们全家几乎都绝望。”阿玲说,“幸亏医护人员一直在安慰我们,告诉我们几乎全院的专家都来抢救他了,血液科的张玉平主任在帮我们协调输血的问题,消化科权威专家、副院长聂玉强亲自上阵了……”经过数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出血终于控制了,赖瑞发又一次逃脱了死神的魔掌。然而因为医疗费的问题,赖瑞发几次向医护人员表示想提前出院,放弃治疗。

这时,张玉平和血液科的医生们再次向这个贫苦却坚强的家庭伸出援手。他们先是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为赖瑞发捐款,然后又找到了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求助,并在网络上发起了众筹解决了这一家子的医疗费用。如今,经历了无数风浪的小强一家,生活逐渐进入了稳定的轨道。

上一条:她只身闯震中 取回救命干细胞 下一条:“爱心”医生义救千名先心病儿